查看原文
其他

七问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

用心的小雅 小雅访谈 2023-03-28
昨晚(2022年7月14日),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倪军在一场直播中,用最通俗的语言把制造业在各国的格局、战略和未来机会、挑战说明白了(原文在公众号“投资人记事”),同时回答了7个关于智能制造未来的问题。

之所以关注制造业、智造业,因为它们对中国“国运”起关键性作用。无论生活还是投资,制造业都是我们最绕不开的行业领域。

对这个行业领域有一些基本面的理解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现状,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金经理们的投资思路逻辑

过去两三年,由于股价表现超级强劲,市场眼下对于宁德时代的估值各有评判,但是一个共识是:中国制造企业能做大做强,走向世界,是所有国人都期盼和受益的。


倪军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科学研究,近期来在工业界直接参与实业实践,不仅是宁德时代首席制造官,也是宁德时代工程制造和研发体系联席总裁、上海交通大学博渊未来技术学院院长。


倪军海是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担任未来制造委员会的专家,曾多次受邀为中国制造业与中国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出谋划策。

既有长期科研经历,又有实业实践;有国内从业实感,也有国际视野。倪军对于全球和中国制造业的思考,值得一观。

以下是他在昨天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主办的“安泰视界”提问环节的对答实录。



如何定义真正意义的端到端方案?
对国内众多概念性方案持保留意见

Q1:很多产品提供商都说,能为工业4.0制造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方案。倪教授,您是怎么定义或者看待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方案?


倪军:问得非常好,因为中国人学得很快,等德国工业4.0口号出来,过去的7、8年里,中国各种各样能够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公司很多,很多创业企业把这个概念拿来就能做。


实在来讲,因为我个人是做制造业的,我知道,同样是在制造业里头,不同的行业,比方说做汽车制造业和做半导体制造业,做航空制造业或者其他一些制造业,比如说电池制造业,你不深入到一个行业,不了解行业产品,它的工艺、它的设备、它的整个业务流程、它的市场、它的客户用户场景,你说帮人家解决端到端,我不太相信。


在杭州,,我们有一个专业团队安脉盛,我也跟它说,你不可能啥行业都做,虽然我个人有很多经历是跨行业的,但我知道,要做得好,真正为终端客户,真正为企业创造价值,就要深入到这个行业,要了解它它,你才能提供真正价值。


因为真正讲的智能制造,实际上有两块知识:一方面是工业知识,专业知识必须具备,第二,你要有一些数据知识,数据知识包括it,包括通讯,包括数据分析方法等等。


这里头的有效结合,这在中国叫两化结合,两化融合,工业化和数字化或者信息化融合,它能不能帮你解决端到端,你看它了解不了解你,它对你的工艺,对你的产品,对你的生产系统熟不熟悉?


只是给你开发一个系统,或者给你开发一个什么智能化平台,我持保留观点。


Q2:您刚才讲到宁德时代的时候,介绍涂布工艺的时候,介绍的还都是纯技术、纯工业的(智能制造)内涵,我们要完成真正的智能制造,除了技术因素之外,还有很多非技术的因素。特别想让您以涂布工艺为例,如果在宁德时代把这块在车间里面做好,它的非技术因素还有哪些?


倪军:我前面讲的那个,除了技术之外,还有非技术的问题,这是就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的。

一个国家要发展制造业,第一要考虑政府政策,你要有什么样的政策。第二,你有什么样的贸易协议?第三,基础设施是不是好?你的货币、你的外资投资、你的基础设施,你的能源保障,你的人员素质等等,这是就一个国家来说的。


但作为一个企业来讲,你既然问到,比如像宁德时代的涂布工艺,这个工艺里头其实有多方面。


首先,谁能帮我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,首先你要了解对我工程有什么要求,我追求什么样的产品,你要知道,人家设计的产品是追求什么样的微观结构,整体的形状。


第一,我在工艺是怎么个流程,是哪个先?哪个后?


第二,我是用的什么设备,这个设备里头本身的局限性,你有什么测量手段来监测这个过程是否符合目标。


第三,你有什么模型来预测?因为涂布工艺是非常复杂的,高速地在跑,一眨眼就是几十米过去了,一个东西越高速,越要对微观(要求高),等于是复杂度(增加),它是多物理场,多尺度,多工况,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,我们要求控制到非常精密的水平,这就比较难。


这里头除了技术,我前面讲的都是技术类的,非技术就是人、管理,这些都涉及到对人的管理,我的人员素质怎么样?


当然,制造业能够有竞争力,我前面讲的基础设施、能源是很重要的。,比方说我这个地方都是绿电,那我的产品出口到欧洲,就非常有竞争力了。如果全是靠烧煤,火力发电,那就对不起,碳排放把你的产品就排除在门外了。


这些(非技术因素)包括货币。如果中国制造到欧洲,我可能在某种兑换率下能赚钱,但突然它的货币(贬值),像现在欧元整个波动这么大,也可能就不赚钱了。


包括原材料,可靠的原材料供应,大家都知道,锂电行业过去一年的原材料疯涨,很多上游获取暴利,对整个行业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。


包括贸易协议,可能我们不会考虑往美国,因为要考虑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关税,可能影响到我的产品在美国市场是否有竞争力。这些(非技术)因素又回里头(智能制造的内涵)了。


全球都在担忧:制造业如何吸引年轻人才


Q3:一方面,我们的很多智能制造的技术型人才相对比较缺。另一方面,高校里面又有很多比较好的技术,没有办法迅速的能够得到转化,人才和技术之间的匹配的转化矛盾,短时间之内有没有一个捷径能够马上解决的?


倪军:这个问题确实你问得到非常到点,因为我通过达沃斯论坛,在不同国家参与到他们的圆桌会议,在所有国家包括美国、德国、日本,都面临着人才短缺问题,大家谈谈谈就谈到这上面:这里头是轻人不愿意加入到制造业。

因为制造业在年轻人的印象中,(危险、黑暗),这个形象......年轻人在美国最好的职业可能是当医生去了,因为赚钱多,人家律师出去了,或者到华尔街去了,(很少)真的从事制造业。


包括奥巴马上台,他做的先进制造也是关注人才,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,鼓励大学里的年轻人参与到制造业。


甚至美国有一个manufacturing day,那一天,所有制造业相关企业都欢迎中学生至大学生到他们企业参观,让他们了解,先进制造已经完全不像他们祖父辈从事的手工劳动,黑暗、很难闻的,现在其实已经是非常好了,都是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,很多都是智能化的。


我觉得,全世界都首先要转变image(印象),这是第一个。


第二个,确实这种人才不是传统的简单的手工操作了,因为制造业发展是多学科的高度融合,学机械的、学材料的、学电的、学计算机的、学数学的、学统计的,甚至学心理学的,多学科的人才在这上面融合在一起,人才培养确实是一个难点。


相对来说,中国在这方面还算是有优势的,因为美国大学里每年毕业有engineering(工程师)抬头的,可能不超过10万人,但是中国每年工程师、理工科可能几百万人,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。


(补问:但是怎么能够引导年轻人参与到制造业的行业中间来?)我也在想,我本人是做制造业的,我是1978年到交大,稀里糊涂就选了,实际上也不是自己选的,那时候我们考大学就是分配到这个专业了,但我觉得学的还蛮有意思。


我是觉得,制造业对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。首先,它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,任何主要的国家,美国、德国、日本等等,都有非常强大的制造业支撑。


第二个,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创新投入最大的一个行业,没有任何一个行业比制造业对这个国家在创新研发方面要投入得多。


第三个,它是保就业非常好的一个行业。奥巴马第二次连任的时候,注重到了manufacturing(制造业),他没有说agriculture(农业),没有说是到Wall Street(华尔街)去,没有说保险或者银行。


当然,国防重大设施的建设离不开制造业。

我是觉得,作为年轻人来讲,制造业真的是充满了挑战,充满了未来。


尤其是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,你可以把原来制造业所有做的东西重新来一遍,因为等于是升级转型了,更高效,更低的能耗,更智能化。


实际上,对人类社会来讲,为社会创造价值就三种主要的(行业)。


第一个,农业。大家都知道,你播种了10斤种子,出来几千斤粮食,这是一种创造,你付出,你收获。


第二种是矿业,你从地球上采矿挖出来,弄成有价值的原材料。


第三种就是制造业,把原材料加工成可用的产品,我们所有穿的用的,包括吃的,都是制造业制造出来的。


电动汽车也好,芯片也好,航母或者登月的,所有都是一个强大的制造业在支撑。


传统产业走向智能制造,关键点在哪?


Q4:传统基础产业如果要走向智能制造,关键点在哪?如何平缓的从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制造的行业,灯塔工厂给我们照亮了一条路吗?


倪军:是的,之所以我们要做灯塔工厂,正好在2017年到2019年,我是未来制造委员会的共同主席,我说既然大家都知道未来制造业,尤其是中小企业,觉得这是未来的发展,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条路怎么走,也有没有一个榜样让我们看,让我们去学。


尤其中小企业,它不知道要投多少资金进去,才能获得什么效果,我们就是来选全球各行各业(的榜样)。


我觉得,未来哪怕是传统制造业,比如说传统制衣服的,它原来很多的人工操作的、低效的、高能耗的工艺设备,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手段,使得它更绿色、更环保、更高效、质量更好、成本更低。


Q5:有个问题可能跟宁德时代有关,有人问,达到DPPM(注:Defective Parts Per Million,指百万分比的缺陷率)制造要求,锂电装备需要达到哪些要求?


倪军:DPPM已经不能满足了,我们已经是DPPB(D efectivePart per billion,即十亿分之一的缺陷率),就是每百万个里头有几个缺陷,转成每10亿个里头有几个缺陷。


宁德时代已经推出了极限制造理念,整个把制造流程,从原材料到各个关键工艺过程,包括关键设备,我们都去完整的梳理,发现任何地方可能带来波动,带来产品不一致的,我们都完全的把它管控起来。


而且这个管控不是靠很多人用手动调,我们都把它智能化,我们通过很多的智能传感,一些算法,一些模型,把它实时的自适应的在不断优化。所以,这个产品才能达到DPPB。


Q6:您刚才特别提到了FDI(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,外国直接投资),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对智能制造产业的拉动,您能再给细分一下,仅仅是指进来的资金还是进来的技术,还是它有更多看不见的营造生态的力量,来推动当地智能制造的发展。


倪军:您问地非常好,我在美国读书,做科研,从事制造业,1994年,有幸回来,当时还有一个机械工业部,还有国家科委,我被邀请参与到95规划。


因为我是学制造的,1978年到1982年在(上海)交大读书,我当时去拜访一些以前教过我的老师,从沟通才发现,中国那个时候制造业真是被看成一个夕阳工业,没人重视,招不到好学生,实验室设备陈旧。


包括我1978年到1982年读书做的毕业设计,好像学生们都到90年代了,还在做这个东西,我就觉得,得不到重视,那时候我们就开始宣传制造业的重要性,也开始慢慢关注。


我发现中国在过去三四十年来,制造业的快速发展,当然一方面是归功于我们中国人勤劳,或者政府重视。但我是觉得,FDI的作用绝对不能忽视。


最简单的,看看汽车产业,90年代中国没有汽车(产业),有一个解放牌汽车,我们的轿车,上海的轿车,真的是和世界隔绝了太长时间,都不应该叫做车了吧。


慢慢,克莱斯勒第一个进入中国市场,后来的美国通用、福特,还有德国的企业,日本企业慢慢进来,它们来投资,看似在上海只投了一个厂,但它要支撑自己的生产,就要拉着它的供应商、工程师,它要建设一个技术中心来支撑,因为总归生产就有问题,问题就要工程师帮你解决。


还有,中国政府当时一个本地化要求,需要本地化资源,比方要买齿轮,或者连接件或者什么东西,都要到中国找供应商。


这是一个发展过程。刚开始,海外的供应体系搬到中国来。慢慢地,经过多年,中国企业自己也(成长起来),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来了以后,中国企业整个换道超车了。


因为中国的发动机变速箱确实和国外上百年的汽车产业有差距,但是现在变成了电池了,变成电动机了,车身制造这些传统的我们也学会了,所以,我们的整体制造能力建立起来了,我们知道怎么设计一个车型,可以做一些汽车的测试,包括我们生产轮胎,生产座椅的,各方面都建立起来了。


其中,我是觉得FDI的作用非常巨大,它带来的不光是资金,它还带来了技术,带来管理、带来的供应链,带来质量管理体系。


Q7:(上海交大)安泰也一直在探讨,有没有一种比较合适的商业模式创新,包括人才的培养,跨界的集合,来推进科研和技术的转化,来反过来推动我们智能制造的发展,您有什么好的建议?


倪军:如何打造一个生态,使得终端的用户以及它们的供应商,以及它的一些技术提供商,以及他们和一些研究所、研究院以及高校,高校在源头,但终端入海口就是我们的市场,这里头,世界上有很多的模式。


美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,美国就去调查,全世界做这种制造业成果转化,到底哪种很好。


我们觉得可能有几种不同的模式,其中包括德国的Fraunhofer(弗劳恩霍夫)模式,德国的工业大学旁边都有一弗劳恩霍夫机构


(编注:Fraunhofer,是德国以及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研究机构,专注于与未来相关的关键技术,并利用工商业成果,在创新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。该组织成立于1949年,在德国设有75个研究所和研究机构。)


它就是产学研结合得非常好。一方面,他们的研究博士生,不光是学一些课,甚至他的博士生根本不在教室里修课,大部分都是和企业界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,再拿回来到学校研发出来,有的时候项目交付的时候,连人带项目都出去了。


另外一个模式,我觉得(中国)台湾工研院也是蛮好的,基本上把大学的研究成果,或者做一些成果二次开发研究,应用研究之后,就赋能给(中国)台湾的很多企业,有的甚至工研院的整个团队,就给他成立一个新的自动化公司,这也是一种模式。


我觉得,中国的产学研也有,但是效果不是好,上海交通大学和宁德时代希望在世界产学研方面创造一种新的模式。


所以,我们在上海交大旁边,在闵行校区,宁德时代会建一个上海未来技术研究院,有两个双子楼,一个是交大未来普遍未来技术学院,一个是宁德时代上海研究院。

在这个领域,我们希望深度的工业界需求可以直接带给学生,学生所做的各种研究,不是再是闭门造车了。们知道这些问题有实实在在的实际应用价值,他们认为做得好,也可以在宁德时代做一些实地实习。

如果做得好,甚至我们建立了上海未来技术学院之后,很多VC都在跟踪,老师学生有好的idea,我们很愿意早期资助他们,让他们沿着这方向去,我们也想在这里尝试一种新的模式,加速从技术到市场。



延伸阅读

京城知名价投私募内部推演:五年五倍的行业和最牛公司的潜在涨幅

东方红将成为宁德时代的公募最大赢家?陈光明林鹏和张锋选择分道走

小雅深访(重温) | 丘栋荣首次完整阐述PB-ROE的国内实践:市场严重高估了自己知道的,低估了自己不知道的

小雅深访 | 15年逾20倍!重温富国朱少醒最完整的投资逻辑

(根据新的微信规则,喜欢的话,请在公众号设置星标,同时文章点“在看”,否则你可能收不到小雅的推送,谢谢啦。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